重塑“石榴寄递”新生态——山东枣庄峄城邮政的乡村振兴答卷
作者:王文东 胡永烨
时间:2025-10-20     来源:中国邮政报

  作为山东邮政重点项目之一,山东邮政对枣庄石榴项目定向赋能,省、市、区三级邮政高效联动,前后端紧密协同,开辟绿色通道保驾护航,实行责任机制穿透到底,并从硬件投入、流程优化、服务提升等方面全面强化支撑保障,与地方政府、合作社、果农构建起休戚与共的“命运共同体”,精心打造“寄递+电商+金融+文化”的生态服务模式,重塑石榴寄递新生态,日均寄递量最高突破1.5万件,推动石榴项目成为“服务地方、繁荣邮政、造福百姓”的多赢之举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。

  金秋时节,走进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冠世榴园,仿佛步入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。连绵起伏的丘陵间,虬枝盘曲的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,犹如一盏盏点亮秋色的小灯笼。果农们穿梭其间,动作娴熟地采摘、分拣,笑语欢声与鸟鸣秋风交织,奏响一年最动人的田园交响乐。

  在这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中,一抹抹流动的“邮政绿”显得格外醒目——峄城区邮政分公司的揽收车辆开进田间地头,工作人员与果农默契配合,将一箱箱精心包装的石榴迅速装车。从枝头采下到邮件发出,最快只需几个小时,这些带着露水清甜和阳光温度的峄城石榴,通过四通八达的邮政网络,昼夜兼程飞向千家万户,成为连接游子与故乡、传递思念与祝福的特别信使。

  强化支撑保障 筑牢服务根基

  石榴皮薄易损,对运输时效和包装保护要求极高。“过去,石榴不好寄,磕碰、腐烂是常事,好多快递公司都不接,只能眼看着果子烂在家里。”忆及往昔,冠果园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超仍不禁叹息。

  为破解这一难题,峄城邮政将石榴寄递定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从硬件投入、流程优化、服务提升三方面全面强化支撑保障。

  硬件升级,织密收寄网络。峄城邮政针对石榴产区分布广、采摘时间集中的特点,科学布局、精准落子,在石榴主产区的村庄、合作社新增及改造了23处临时揽收点。每个揽收点均配备标准化操作台、智能称重设备和物料存放区,实现“果农下山、邮政进村”。同时,投入专项资金建设14个预处理中心,设置在榴园周边交通便利之处。石榴一经采摘,便直接运抵预处理中心,经过严格筛选、清洁、套网、贴标后,迅速装入定制化的新型缓冲包装箱中。这种包装箱内嵌缓冲气柱,历经多次跌落测试,可将运输损耗率从原来的15%以上降至3%以内。此举将石榴从采摘到封装发出的时间缩短了35%,极大地锁住了鲜果的风味。

  运力加持,打通快速通道。“石榴不等人,我们必须争分夺秒。”峄城邮政负责人潘可说,他们专门开辟了石榴寄递专线,投入4台8吨级的厢式货车作为专项运输车辆,车身上“峄城石榴 邮政专递”的标识成为一道移动的风景线。同时,增开省内直达济南、潍坊、济宁,省外直达上海、杭州、西安、广州、南京等多条邮路,确保所有石榴邮件实现“当日收、当日发、优先发”,无缝对接邮政航空与陆运网络,为石榴的极致新鲜到家提供强有力的时效保障。服务暖心,组建专业团队。硬件是骨骼,服务是灵魂。峄城邮政从各环节抽调精兵强将,组建了一个20余人的“石榴项目专职团队”,涵盖营销、揽收、客服、售后等多个岗位。他们提供“下单—打包—寄递—售后”“一站式”服务,果农只要一个电话或在线下单,团队成员便会提供上门包装、现场打单、即时揽收等全流程服务。此外,峄城邮政设置了石榴寄递客服专线,实行“首问负责制”,24小时内处理完毕各类咨询和问题,用“放心、省心、贴心”的服务体验,赢得了果农们的称赞。“现在只要认准邮政,啥心都不用操,价格透明,服务到位,我们都成了邮政的‘忠实粉丝’!”果农张大姐笑着说。

  深化协同合作 凝聚发展合力

  石榴寄递是一项涉及生产、销售、物流、售后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,绝非邮政一家单打独斗所能成就。峄城邮政为此主动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,与地方政府、合作社、果农构建起休戚与共的“命运共同体”。

  政企联动,优化顶层设计。峄城邮政积极向区委、区政府汇报沟通,将邮政服务石榴产业纳入地方乡村振兴工作大局;与区农业农村局、商务局、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,联合成立了石榴寄递项目工作专班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共同研判形势、解决难题,在政策扶持、场地协调、交通疏导、品牌推广等方面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,为项目的顺畅运行营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评价道:“邮政讲政治、顾大局,主动融入地方特色经济发展,其完善的网络和诚信的服务,为我们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提供了关键支撑。”

  社企协同,实现源头控品。品质是生命线。峄城邮政依托区政府设立的“红石榴政务服务驿站”,积极联络入驻的31家合作社和200余家小微电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探索出了“邮政提供标准、合作社组织货源、农户规范种植”的订单式农业模式。邮政根据市场需求,向合作社提出果径、糖度、品相等分级标准;合作社依据标准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,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;邮政则对达标产品实行兜底收寄、优先发运。这种“抱团发展”的模式,实现了从源头控品和集中揽收,既稳定了果农的收益,降低了物流成本,也通过邮政的渠道优势,帮助合作社以更合理的价格打开广阔的市场。冠果园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超感慨地说:“和邮政合作后,我们不再为销路和运输发愁,可以更专注于提升石榴品质,社员的收入平均增长了20%以上。”

  推动上下联动 畅通产销通道

  峄城石榴的“出走”,也是一场精彩的“集团军”作战。山东邮政省、市、区三级高效联动,前后端紧密协同,为石榴寄递项目注入了强大动能。

  山东省、枣庄市邮政分公司高度重视峄城石榴项目,将其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予以重点扶持。在前端,省、市分公司提供专业的营销方案策划、品牌宣传推广(如线上引流、媒体宣传)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资费优惠措施;在后端,在全省邮件处理中心为峄城石榴邮件开辟绿色通道——赋予特殊标识,实行优先分拣、优先装车、优先发运,并在投递环节重点保障,确保石榴邮件在全省邮政网络内全程“无障碍”通行。

  外部资源充足,内部执行力更是关键。峄城邮政建立了“领导班子包片、部门经理包点、一线员工包户”的三级联动责任机制。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包几个重点产区,定期深入田间地头,走访合作社和果农,现场调研需求、解决问题。各部门经理作为“项目经理”,对口服务几个主要揽收点,“一对一”指导果农使用邮乐网进行线上下单,讲解包装技巧和寄递须知。最前线的揽投员则变身“石榴专员”,风雨无阻,随叫随到,不仅是收件员,更是宣传员和售后客服,第一时间反馈市场信息,耐心解答客户疑问。

  这套权责清晰、高效贯通的执行体系,使得峄城邮政能够凝聚全力,在中秋节期间成功将16万公斤峄城石榴迅速、精准、完好地发往全国各地,日均寄递量最高突破1.5万件,真正畅通了从“枝头”到“桌头”的“产销高速路”。目前,峄城石榴日均寄递量节节攀升,预计实现寄递收入100万元以上。

  打造生态产业链 赋能乡村振兴

  峄城邮政的眼光,并未局限于简单的“寄”石榴。他们以寄递服务为切入点,不断延伸服务链条,致力于打造以邮政网络为核心的石榴产业生态圈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

  延伸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“鲜果销售有旺季,也有局限性。我们必须帮助石榴产业突破时空限制。”峄城区分公司总经理魏鹏介绍说。他们联合当地优质深加工企业,共同开发了石榴汁、石榴酒、石榴茶、石榴面膜、石榴盆景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和衍生产品。随后,利用邮乐网平台、直播带货基地以及庞大的线下渠道,对这些产品进行全网营销。此举不仅将邮政的寄递服务从鲜果延伸至整个石榴产品系列,带动了产业增值,更打响了峄城石榴的品牌。一场由邮政主播主持的“石榴花开”直播活动,日均销售额突破200万元。

  产业发展,资金是关键。针对石榴种植周期长和果农及合作社在农资采购、园区管护、规模扩大时面临的季节性资金需求,峄城邮政强化邮银协同,联合邮储银行峄城区支行推出“石榴贷”“融资E”等普惠金融产品。邮政客户经理推荐有需求的优质客户,邮储银行开通审批绿色通道,提供利率优惠,累计发放贷款400余万元,及时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,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金融“活水”。

  邮政传递的不仅是商品,更是情感与文化。每一件从峄城寄出的石榴邮件里,都有一张精心设计的“相思卡”。卡片上,既有对峄城石榴千年种植历史的简介,也有“榴枝婀娜榴实繁,榴膜轻明榴子鲜”的古典诗句,还预留了寄件人书写祝福的空间。因此,寄出去的这些石榴邮件,承载了更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更真挚的情感温度。“很多在外地的山东老乡或在峄城工作生活过的人,都通过订购石榴来寄托乡愁。我们邮政就是这份相思的传递者。”一位客服人员动情地说。这种情感链接,极大地提升了峄城石榴的品牌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。

  通过打造“寄递+电商+金融+文化”的生态服务模式,峄城邮政将石榴寄递项目从单一的物流服务产品,拓展为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、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服务平台,由此也成为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