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津区金江港湾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的社区团购活动热闹非凡。
“网点+站点”管理,对江津区邮政分公司来说并不陌生。2023年,其“网点+站点”的“蜂巢”生态圈模式曾在全市邮政掀起热浪:以网点为核心辐射周边站点,组合成“蜂孔”;以专职地推人员、网格经理和渠道经理构成“蜂队”,强化站点运营管理;以三级物流体系为支撑畅通“蜂路”连接,三维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“蜂巢”运营体系。
今年,江津区分公司持续深耕站点建设,通过“蜂巢”扩网升级,成为全市邮政落实网点“七责”工作的样本。截至7月底,江津区分公司打造优质站点466个、数字化站点243个,505个站点“三合一”团队配备率达100%,建制村站点覆盖率为100%,站点点均叠加业务6.09项。
在推进网点“七责”工作落地过程中,江津区分公司实施“蜂巢”分档管理、分级打造,推动资源向优质网点、站点集中,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。针对辐射多个站点的龙头型网点,“一对一”配置“渠道经理+银行经理”团队,提供运营指导和金融业务支持;对于辐射1—2个站点的联盟型网点,采取多网点协同、支撑团队共用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;对于没有辐射站点的独立型网点,则由邻近的网点团队提供支持,保障服务质量和业务拓展。对于数量庞大的站点,则实行星级分类管理,根据业务叠加情况,分为一星至三星级,并在星级评定的基础上,以打造优质站点为核心,不断丰富站点服务场景。
设在李市镇林家嘴社区琳楠副食店的综合便民服务站,是一个三星级示范站点,也是“蜂巢”模式管理的直接受益者。站点老板张金棚说:“以前店里冷冷清清,现在可不一样了,上个月光是收发快递就有1.5万件。每个月邮政还到我这里为大家宣传、办理业务。”
张金棚的副食店之所以顺风顺水地干起来,在于他身后有一支强大的邮政管理团队。从加盟邮政第一天起,专属渠道经理贺宇就上门安装“邮掌柜”系统,手把手教他使用进销存管理功能。张金棚指着收银台旁的便签贴,上面是贺宇手写的系统操作流程和邮政团队的联系电话,“这种兜底服务让我特别安心”。
今年,江津区分公司对“蜂队”的管理也进行了专项升级——根据《网点“七责”运营管理操作手册》,专门建设了一支由网点负责人、渠道经理、银行经理组成的多达334人的专兼职“三合一”队伍,把站点管理安排得明明白白。“先是划分责任区,哪些站点归谁管、该干啥,一清二楚。再就是给网点负责人的绩效加上激励杠杆,将20%的岗位绩效与‘七责’挂钩,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!”江津区分公司渠道平台部负责人钟润说。
为进一步强化网点对站点的管理和运营,江津区分公司通过“邮助手”App、微信客户群、活动打卡等,加强对站点巡访、商品销售、活动开展等全过程管理,确保对站点宣传到位、管理到位、服务到位、销售到位,实现“保姆式”管护。
有了完善的运营管理,就有了站点功能的有效发挥。如今,很多站点都叠加了代收代缴、邮件自提、批销等多种业务,活跃度大大提升,站点老板也成了多项业务发展的“牵线人”。用张金棚的话说,“谁家种地多、谁家缺资金周转、谁家钱有结余,我心里都门儿清”。时间一久,网点和站点之间“获客—引流—转化—维护”的完整链条就有模有样地搭起来了。
站点搭台、专业唱戏,这正是江津区分公司全面落实网点“七责”、加快推动“网点+站点”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目标——依托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,通过创新获客场景,充分释放站点的营销潜力和增收动能,推动业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、协同发展。据统计,截至7月底,各站点通过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日、扫码入会活动,已成功为网点引流会员近7000名、转介普惠险1153笔,实现商户收单79万笔、自营商品销售316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