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让一颗好果烂在枝头

——河北邢台城区分公司党支部助力老区群众增收致富小记
孙延兵 杨文忠2025-11-05来源:中国邮政报

邢台市城区分公司党员专项服务队队员走访果农、了解需求。

  在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前南峪村,太行山的苍翠怀抱中藏着一段红色记忆——85年前,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迁驻于此。85年里,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的校风融入了这里的山石草木,成为这片土地最深刻的精神烙印。如今,抗大精神依然是指引前南峪村前行的力量源泉。邢台市城区邮政分公司党支部以红色精神为舵,以服务“三农”为帆,用实干与担当打通农产品产销链条,在“太行山最绿的地方”将老区的“生态珍宝”变成农户的“增收法宝”。

  每到金秋时节,前南峪村的山间便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:浆水苹果色泽红润、脆甜多汁;板栗饱满圆润、粉糯香甜;核桃皮薄肉厚、营养丰富。然而,这些优质农产品因地处深山信息闭塞,面临“优质不优价”及“丰收不增收”的销售困境。看着满山待售的果实,农户连连感慨:“辛辛苦苦劳作一年,我们既盼着丰收又担心销路,如何才能让我们这些山货走出大山、走进城市,为我们带来收入呢?”

  城区分公司党支部了解到农户的焦急与担忧后,第一时间成立党员专项服务队,将助农增收作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重要实践,立下“不让一颗好果烂在枝头”的誓言。服务队党员多次深入走访调研,走遍了前南峪村的每一座山,走进了前南峪村的每一户农家,梳理出“产量摸清、品质分级、渠道拓展、物流保障、资金支持”五个核心任务,为助农工作画出清晰的路线图。

  助农服务从“标准化”入手。服务队党员手把手教农户给苹果套网套、给板栗去壳分级、给核桃加真空包装,耐心讲解“好品质+好包装=好销路”的道理,让农户从重种植转向重品质、重品牌。看着自家苹果被精心打包成礼盒,大家感慨:“以前苹果都是论筐卖,现在经邮政这么一收拾,看着就上档次,心里也踏实多了!”

  同时,服务队充分发挥邮政“线上+线下”资源优势,为农产品搭建多维度销售平台。线上,依托邮乐购平台开设农产品专区,党员志愿者化身助农主播,走进果园开启直播带货。线下,队员们主动对接周边城市的商超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,开展社区团购活动,通过试吃、展示等方式引导更多民众了解老区的优质农产品。今年丰收季,通过线上线下渠道,邮政助农销售苹果4.14万公斤,较去年增长近15%。

  为了让果实以最新鲜的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,城区分公司党支部开通“极速鲜”农产品寄递专线,实现“分拣—打包—运输—配送”全链条作业。同时,针对农村物流难题,主动对接公交公司,在浆水镇开通“客货邮”融合运输专线,利用公交车的站点优势,将农产品搭载至各村便民服务点,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发快递,既降低了物流成本,又提高了配送效率。村民王阿姨笑着说:“以前寄一箱苹果到外地又贵又慢,现在邮政快递又快又便宜,我家孙子在外地也能尝到家里的味道了!”

  针对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,服务队队员积极联系邮储银行邢台市襄都支行,协同推出“助农贷”专属金融服务。邮银双方党员深入农户和企业,上门讲解贷款政策、简化申请流程、缩短审批时间,让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。截至目前,邢台邮银今年发放助农贷款600万元,惠及24家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。同时,服务队定期开展“金融知识进乡村”活动,通过发放宣传册、举办讲座等方式,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,帮助老区群众提高金融素养。

  在城区分公司党支部的帮助下,如今,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特色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,“太行山最绿的地方”不仅绿得生态,更绿出了希望、绿出了未来。

  “站在新的起点,我们将继续传承抗大精神,坚守‘人民邮政为人民’的初心,以党建为引领,不断优化助农服务、拓宽增收渠道、强化保障能力,让‘邮政绿’与‘党建红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交相辉映,为前南峪革命老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让更多老区群众在丰收的喜悦中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。”城区分公司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刘永江说。